一般认为:洄水湾水流缓慢,天然饵料多,所以鱼儿肯定多,实际情况未必如此。
两天前,我用了一天时间,分别在3个钓点进行了测钓,北岸迴水湾钓获河虾3只,南岸迴水湾钓获爬虎1尾、白条1尾,而平常的流水钓点钓获鲫鱼8尾、白条若干尾。
由此可见,鱼儿是逆流而上,还是顺流而下,亦或停留洄水湾,与人们想象中的不尽相同。所以,洄水湾不是唯一的选择,直钓流水完全可以,灵活选择钓点钓位才重要。
水流对比图(1)
水流对比图(2)
天然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,南岸水深北岸水浅。由于河道的“倒梯形”结构,河道中心流速最大。由于堤岸边对水流的磨擦力变大,所以越靠近岸边,水的流速越缓慢。正确的办法是选择短竿钓边。
接触过稻田的钓友会发现:上水渠中的鲫鱼都喜欢溜边,三五成群逆流而游,这相对深水大流速可以节省体能,这是鲫鱼的习性。河道中的鱼也是如此,所以在流水河道垂钓,除却深秋凛冬,钓边是合适的一个选择。
1.钓流位法:调平水钓2目,主钓浮漂在水流中位移点位,若移动到某个极限位置后无口上饵重抛,循环重复即可;
2.短子线法:现场将子线改短,长度为3—5cm,调平水,钓目视水流缓急随时调整,必要性让铅坠躺底,双钩卧底;
3.大跑铅法:流速大时改大跑铅钓,铅重为调平水时的2—3倍。钩距加大到3—4cm,使两个钩子“锚”地,以阻抗水流冲击;
4.上下坠法:又称子母坠,大毛老师对此法有祥解,此处不赘述。大概从1995年开始,我基本上使用单钩通线,灵敏度良好。
5.三跑铅法:分别在主线、双子线上各设置一枚跑铅,形成“三铅抓地”,子线长度一般不超过10cm。此法用于草泥底效果不错,遇乱石底容易“卡坠”。
6. 七星坠法:早些年,为了应对水流,我使用过“七星坠”,即主线8字环以上,从上到下均匀分布7个小坠,最下端的坠子与钩子的距离为3cm。根据水流情况决定坠子悬停位置,此钓组对付100克以内的小鲫鱼有效,缺点是比较麻烦。对传统“笨钓”感兴趣的钓友可一试。
7.绷竿尖法:我使用的次数不多,且全是挂的红虫、蚯蚓等活饵,没有用过面饵,故不便下结论。
七星坠——七颗星悬停
七星坠——六颗星悬停
七星坠——五颗星悬停
1.移位上浮:多为小鱼哄饵,线组随水流移动,浮漂上牵力相对增大,扬竿中鱼几率很小。如原位上浮,则应及时提竿刺鱼。
2.向下黑漂:特别是出小顿口后黑漂,基本上是鱼索饵入口,应毫不犹豫提竿,若等到浮漂再上顶,多为鱼已吐钩成功。
3.上下蹿动:当浮漂出现连续的上下蹿动时,说明鱼已咬死口,并试图吐出鱼钩,要及时提竿。
4.点式凐漂:在流速相对稳定时,浮漂总会停留在某固定位置,并露出半目或一目。当浮漂定点下凐(yin),要马上提竿,漂动作虽微弱,但所上鲫鱼个体一般都较大。
当然,如果是快速湮漂,往往为水流变化所致,可向上移动浮漂,直至停下时露出视目。
以上纯属个人在实钓中的应对办法,不涉及任何的垂钓理论,更不一定正确,只是出于个人的习惯。而今拙笔简语罗列,亦只供有缘钓友阅览。